精神心理科普
psychological lecture hall

青少年性认知偏差——性别角色偏差的表现及成因?

  • 分类:性困惑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2-28
  • 访问量:38

【概要描述】一个人的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两种。前者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解剖学上的差别,而后者也可以称为“性身份”或“性别角色”,它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自己生理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通俗点说就是个体所表现出的与生理性别一致的气质、性格、思想感情和行为特征。  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是男人还是女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这种对自己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作出的评价或持有的看法叫做“

青少年性认知偏差——性别角色偏差的表现及成因?

【概要描述】一个人的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两种。前者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解剖学上的差别,而后者也可以称为“性身份”或“性别角色”,它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自己生理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通俗点说就是个体所表现出的与生理性别一致的气质、性格、思想感情和行为特征。  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是男人还是女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这种对自己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作出的评价或持有的看法叫做“

  • 分类:性困惑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2-28
  • 访问量:38
详情

  一个人的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两种。前者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解剖学上的差别,而后者也可以称为“性身份”或“性别角色”,它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自己生理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通俗点说就是个体所表现出的与生理性别一致的气质、性格、思想感情和行为特征。

  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是男人还是女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这种对自己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作出的评价或持有的看法叫做“性别同一性”,或译“性别自认”,性别同一性规定着异性间的关系和对于性的态度。如今,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差现象:女生穿破洞牛仔裤,说话粗声大气,只和男生玩;男生说话细声细语,为人处事扭扭捏捏,一见生人就脸红。更有甚者长期男扮女装并自以为正常,这无疑都是性别角色认同出现了偏差,长此以往,无形中形成了与自身生理性别不相符的行为模式。

  有调查显示:3、4岁儿童已获得性别认同的能力,4、5岁儿童逐步获得性别稳定性的能力,5、6岁是性别一致性发展的快速期,大多数的6岁儿童已获得性别恒常性。缘何如今已过性别恒常性关键期的青少年看似仍未具备性别同一性?首先从客观现实上来说,独生子女家庭俨然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家庭结构,这些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龄的性别参照和性别对比;其次,从早期家庭教育上来讲,有些父母无视子女的生理性别,按自己的心愿来抚养孩子;另外,由于社会竞争的压力,父母疲于奔命,与子女的沟通和相处时间减少,子女缺少对同性父母榜样的模仿机会,同时,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并不因性别差异而区别对待;当然,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更不乏青少年对“中性化偶像”的争先追捧和模仿。由此,青少年性别中性化和性别模糊化的趋势愈演愈烈,从而使自身的性别角色概念模糊不清。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上一页
1
2
3

细节,铸精神,育品质,见人格,成就服务之美。

Copyright ©2016 - 2020 唯世心理健康中心    京ICP备1603585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