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用冥想也可以正念减压?!
生活中杂事缠身,就算每天早上能正念冥想10分钟,接下来的一整天也都是忙忙碌碌的。
难道要停下手中的事来练习正念吗?
正念练习难道就是逃避具体的事物吗?
关于这个问题,正念减压疗法的创始人卡巴金早已给出答案。
无为而为
正念练习并不排斥具体的行为。
当我们做某件事,保持正念并不是要求我们停下手中的事,只关注呼吸。而是让我们带着觉知去做每一件事,无为而为。
无为,是丢掉对结果的执着,聚焦于当下的每一步;有为,是该做什么做什么,虽然臣服于每一刻的体验,但行动不停止。
比如,正念工作不是停下手头的事物,而是带着觉知投入工作,觉知到自己正在工作;
做家务时,觉知到自己正在做家务;
被琐碎的事物惹得心烦意乱时,觉察到自己正在焦虑……
它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因为觉知与思考并不对立,觉知容纳思考。
容器怎么会和里面盛放的东西对立呢?
卡巴金博士提出过一个观点:练习,不是彩排。
即,正念练习不是一个彩排,不是为了获得彻底的平静喜悦这个所谓的“最终成果”。
正念练习的意义在于练习本身。
练习是邀约自己全身心地与当下完全交融,拥抱到来的每一刻,不管这一刻是快乐还是悲伤、好还是坏、尚可还是不堪。
与其说正念是一种方法,不如说它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姿态。
不练习就是练习
相比一直保持正念,忘记或忽略正念能教会我们更多东西。
当我们身体各处都健康时,我们很难感觉到身体部位、身体器官的存在,只有当某一处生病了、不舒服了,我们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正念练习也是如此,当我们在某段时间偏离正念,总是分心,总是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一闭眼就头脑混乱,心仿佛静不下来,我们才能明白正念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断之后重新开始比一直不间断地练习更令人受益。
恢复正念的过程能帮助我们清明觉醒。
养育孩子是绝佳修习
如果你说“等我的孩子大一点,不需要我太多的陪伴了,再来修习正念”,那你就错过了一个绝佳的修习机会。
孩子的存在和行为一定会惹毛你,挑战你所有的极限,会不断给你机会让你看清自己对哪些事物心存执念,从而学会放手。
我们可以把孩子视为一个空投到自己生活中的正念老师,他们需要细致的照料,养育的需要也会随着年龄不断变化,这一切不可控因素都给了父母绝佳的机会,促使父母回归当下,全身心地体悟当下。
他们会不断以各种需求来消耗你的精力,使你几乎没有时间留给自己。你会陷入无穷无尽的困境中,清明的心境受到挑战。
但这些磨难都不是正念修习的障碍,而是修习本身。
你可以在每一刻认真体会自己的所思所感,在照料孩子之前,先拿出一点时间自我照料,也许只是几十秒。
当我们保持正念觉知,那么为养育而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不容易令自己后悔。
你可以通过孩子的身体姿态、行为举止来揣摩他们的想法,问问自己:他们此刻的需要是什么?此时我当如何帮助他们?然后追随自己内心的答案。
虽然正念练习能有很多现实的获益,能改善焦虑、抑郁、入睡困难、慢性疼痛等问题,但是它最宝贵的地方不止于此,还在于一种清明的生命状态,最终由这清明通往自由。
撰稿|张雪妹
排版|张雪妹
正念练习并非一日之功,如果你与其他人一同练习,能让这份练习更有力量,因为团体中的人们会互相触动、互相激励,你也不会感到孤独。
今年,唯世心理将继续正念团体的招募,包括青少年正念团体和正念养育父
详询助理咨询师:13561081801
下一页
下一页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门诊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