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想为孩子约心理咨询,孩子却很抵触|心理师说
走过人生的悲喜剧,你就会将所有的事情与友善联系在一起,感觉自己与所有人以及所有事物都是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同时感悟作为人类的欢乐与悲痛,并以此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唯世心理推出“心理师说”栏目,希望你能在对不同问题的解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眼睁睁看着孩子遭遇痛苦,想为TA约心理咨询,但TA就是不愿意。
既不敢强行拉孩子进咨询室,又因为帮不上忙而着急……
本期,我们请心理师聊一聊:
家长想为孩子约心理咨询,孩子抵触怎么办?
唯世心理师:
根据我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孩子抵触有这两种可能:一是本身的咨询动力不足;二是有一定的咨询动力,曾做过心理咨询,但是体验很糟糕,所以对心理咨询不信任。
孩子很抵触,一定是背后有困难。即使被强行拉到咨询室,改变起来也很难。
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约家长访谈。
父母和咨询师一起探讨,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父母不愿意约家长访谈。
他们可能希望把钱都花在孩子的咨询上,认为约家长访谈太浪费;或者认为约家长访谈就意味着自己是有问题的,是需要治疗的,这令他们感到很失败。
非常理解父母的心情。
其一,当孩子出现问题,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帮助,但这个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走出咨询室,孩子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和父母相处的。
家长访谈不是为了批评父母,而是通过和咨询师的探讨,了解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孩子出问题,不一定是父母出了问题。
有时,看似是父母的某一个言行激发了孩子的特定行为,实际这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此之前,孩子已经不堪重负。
不同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好养,有的却很难满足。
出问题的原因往往很复杂,在没有专业的评估之前,一切都无法确定。
家长访谈能帮助家长做一个澄清,探索孩子的具体状况。
其二,目睹孩子遭受痛苦,父母同样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咨询师可以全身心地倾听家长,给予充分的共情,从而给到深刻的支持。
这是没有经受专业训练的人很难给到的部分,恰恰又是此刻的家长非常需要的。
如果家长自己都焦虑、烦躁得不行,哪里还有余力帮助孩子呢?
其三,咨询师还能针对养育给出系统的指导。
当然,接受指导对于一些家长来说不太容易。
因为咨询师的某些指导可能会冲击到父母对孩子、对养育的传统认知。
有的父母甚至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我一度以为自己非常了解孩子,听咨询师一梳理,忽然觉得自己好糟糕。
这里我想对家长们说:养育并非易事,缺少专业的指导是社会普遍现状,你们已经尽力了,请不要苛求自己。
愿意去面对和扭转一些认知上的误区,恰恰是勇敢的表现。
我只是想和咨询师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怎么就要收费呢?
家长提出这个疑问,有可能是觉得花钱有一些不值,还有可能认为花钱就意味着自己在接受治疗,感到很羞耻。
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不止是有严重病理特征的人,学业、婚姻等困扰都属于咨询工作的范畴。
家长访谈不是朋友间的闲聊,而是咨询工作的一部分。
在访谈的过程中,咨询师会围绕来访者的福祉全身心投入。
咨询师怎么听,给出什么反应,说什么,怎么说,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理论的依据,看似不经意的语言及行为方式都来源于咨询师常年的培训和学习。
也只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来学习,才能真正帮助到来访者。
以上都是咨询工作的成本。
很多人在和咨询师聊完之后,虽然记不清对方到底说了什么,但走出咨询室的那一刻,会感到平生第一次被这样深切地理解。
只有情绪被理解、被接纳了,理智才会工作,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
没有专业训练为背景的闲聊是达不到这层效果的。
同时,传统认知似乎总在告诉我们:享受免费服务就一定是在占便宜。
但是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免费服务的效果往往都不尽人意。
不仅是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免费的东西也很难令人珍惜,没有金钱的付出作为推动,同样的一场谈话,来访者的配合程度、吸收程度可能会大打折扣。
费用不仅指向收费的一方,同时还表达着付费的一方愿意为自己的改变付出多少。
可能因为它是心理上的工作,工作内容本身包含着关怀、支持,所以容易让人混淆这到底是奉献牺牲还是有偿服务。
但咨访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关系。来访者花钱买服务。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尚且有边界,只有守好边界,关系才能健康发展。
咨访关系也是这样,守好边界,咨询工作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效用。
目睹孩子陷入痛苦,许多父母都不会计较金钱的投入,只希望赶紧带孩子进入咨询室。
迫切的心情来源于深深的爱。
但孩子的抵触也许是个信号,提醒父母:慢下来,有一些问题需要被看见。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门诊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