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

Psychiatry Department

“青春期叛逆,我的孩子会变坏吗?”|心理师说

“ 
 

走过人生的悲喜剧,你就会将所有的事情与友善联系在一起,感觉自己与所有人以及所有事物都是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同时感悟作为人类的欢乐与悲痛,并以此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唯世心理推出“心理师说”栏目,希望你能在对不同问题的解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学习动力骤降,

玩游戏的时间增加,

喜欢反驳父母的话,

不爱和父母一起活动,

爱和同学出去玩,不喜欢呆在家里,

或者独自呆在房间不出来、不和父母交流

……

 

“青春期的孩子不会变坏吧?”

“孩子变叛逆,是我过去哪里做得不好吗?”

 

目睹孩子在青春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家长可能很困惑——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本期,我们邀请心理师聊聊孩子在青春期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家长随之会产生什么感受。

 

 

唯世心理师:

 

首先想告诉家长的是,孩子在青春期发生的变化和家长没有太大关系。父母可以先卸下这个包袱,别着急自责。

喜欢和同学一起玩或者追星,是群体认同发生了变化;

喜欢独自呆在房间,可能是在建立自己的空间;

喜欢反驳父母的话,可能是在抗拒被评判、凸显自我、或者吸引关注;

学习动力骤降、玩游戏时间增加,可能是在争取掌控感;

这些都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正常行为表现,本意并非攻击父母。

用“叛逆”一词来定义孩子的变化有些欠妥。如果追求独立就叫“叛逆”,那么其间是否隐含着“孩子本该顺从父母”的逻辑?

在父母眼中,孩子变得爱顶嘴、不听话、脾气暴躁、难以沟通。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吸引关注的方式和儿童期不再一样,相较于儿童时期的温和,青春期的方式更激烈。

这时的孩子内心常常在经历龙卷风,可能无法将儿童期习以为常的教导体验为爱,而是体验为压制、贬低、权力斗争,在听到父母的教导时,会感到不被父母尊重、理解、接纳。

家长需要知道这个变化。

实际情况是,此时发生变化的往往不止孩子,还有父母。

目睹孩子日渐独立,有的父母可能出于对分离的恐惧,加大对孩子的管控,甚至出现突破边界的行为,比如检查孩子的手机,翻看孩子的日记等。这会加重孩子对父母的拒斥感。

还有一些父母可能感到害怕,怕孩子变得不擅社交,怕孩子交友不慎,怕孩子的前程毁于一旦,或者怕亲子关系恶化。

继而因为这些隐患而内疚,觉得“如果我不做些什么,孩子出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当内疚到达难以耐受的程度时,家长会有一些新行为出现——要么逃避、忽视孩子的变化;要么竭尽全力去“修正”孩子,希望孩子回到过去那种受自己掌控的状态。

亲子双方出现这些情绪和行为变化很正常。

但其中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厘清。

孩子的变化程度和家长的恐惧程度是否相配?

如果孩子只是比过去多玩了一小会,家长就害怕孩子有网瘾;或者孩子只是说的话不如以前多,没有别的人际问题,家长却一个劲担心孩子社恐……这时就需要警惕自己的感受是否与现实匹配。

有的成人内在有着严苛的超我,很难容忍享乐与松懈。或许就是这样的严格要求让他们在成人世界里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无法安心享受这份成就,总是希望做得更好。

他们认为享受是可怕的,是堕落的。不允许自己享受,也不允许孩子享受。

只要看到孩子有享受的苗头,就无比恐惧。继而将自己压制下去的暗面投射给孩子。

这可能因为家长早年被这样严格要求过,留下了未被治愈的创伤。

所以,如果家长总是被焦虑、恐惧、内疚等情绪淹没,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探索一下。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比家长更缺乏清醒觉察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他们更需要稳定的容纳。这个阶段对父母的考验很大。

但考验越是巨大,家长越需要放松,允许自己犯错。

青春期没有顺利度过,孩子的未来就毁了?

当然不会。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获得成长的机会。

毕竟,谁又不是第一次做父母呢?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010-82351801/13161351801

门诊预约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