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说|总觉得别人在贬低自己怎么办?
# 心理师说
“ 走过人生的悲喜剧,你就会将所有的事情与友善联系在一起,感觉自己与所有人以及所有事物都是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同时感悟作为人类的欢乐与悲痛,并以此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唯世心理推出“心理师说”栏目,希望你能在对不同问题的解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问题:总觉得别人在贬低自己怎么办?
我不知道这是病还是只是心理敏感?还是别人有问题?
不知从何说起。最近情绪有点过于低落,总是觉得别人有意无意贬低我。
可能人家只是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已,和我的想法不一样而已。但是我会很难受,觉得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认可。
明明自己觉得很好的东西,可是在别人看来是垃圾,这样。
然后说多了我会很烦躁,就是同一个问题多问了一两遍,我就会明显的不耐烦,然后整个情绪完全控制住了我的生活。
觉得自己很烂,也没有人认同自己,每天都会被人评头论足(父母,男友,朋友)都是。
细到我今天换衣服换了半小时、觉得不好看,小到我今天这身衣服不好看、我今天看了几个小时手机、小红书占比多少、我有没有好好做个人。
我已经完全分不清楚什么是我正常的可以拥有的情绪,什么事情是我可以据理力争的事情,什么情绪是我真正需要隐藏起来,不伤害别人的,就完全分不清楚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伤害了别人。
为什么别人不满的情绪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来,可以表露,可以和我提出来。可是我说的时候,似乎也没有人在意,没有人真的认真想过他们说的话对我来说是伤害。
朋友总觉得我这个人开不起玩笑,可是我有的时候真的没觉得那些玩笑真的让我快乐了。
唯世心理师:
你好,你的描述让我想到了“自我确定感”。
如果一个人拥有自我确定感,TA就可以很好地觉知情绪、表达情绪,并且不感到懊悔。
如果一个人自我确定感有些缺失,TA对自我的认识就是不稳定的,TA可能不太敢表露情绪和感觉,对事件引发的想法和情绪感到混乱,也不知道如何与外界联结、向外界展示自我。
当作为孩子的我们产生情绪时,家长的这3种应对方式可能会破坏我们自我认知、自我确认的机会:
1.忽视我们的情绪,一味说教;
2.用物质满足替代对情绪的理解;
3.吼叫、打骂。
如果我们在孩童时期被这样对待,我们便没有获得被平等认识的机会,会感到不被尊重和理解。
如果在感到愤怒、委屈时,家长能做一个情绪的反馈者,“你看起来很生气。”“你觉得被忽视了,感到很委屈。”帮助自己认识事情带来的情绪和感受,你就会感到被理解,感到“对方和自己是一伙的”。而稳定感和自我确定感也就此生发。
那么作为成人的我们,受到怎样的对待时能感到被理解呢?
比如,你早晨乘坐地铁时被踩了一脚,踩你的人没有道歉,并且头也不回地下地铁了。你带着满腔的怒火到达公司,同事看出你的脸色不好,上前关切地问:“你看起来很生气,怎么了?”此时,你的愤怒已经被看见、被命名。
如果对方能饱含尊重地倾听,而非用评价对错、好坏的方式来回应,你就能感到被理解,自己的感受被看见。
往往我们的感受决定想法,想法决定需要,需要决定了我们对事情的评判标准。
有些人无法很好地平衡内在的情绪感受与现实规则,所以会陷入焦虑、抑郁、自我攻击、自我放纵等状况。
对想法和情绪做出区分,是实现平衡的很重要的一步。
可以用一个小方法来帮助自己。
用上面坐地铁的例子来说,你可能产生这些想法:“这个人真没有素养”“地铁人太多了”“早高峰真艰难”,同时可能产生愤怒、委屈、被忽视这些情绪。你可以分别罗列出想法和情绪,帮助自己做出觉察和区分。
不妨将这个小方法坚持下去,看看自己对情绪的觉察能力和平衡内外冲突的能力是否增强。
祝好!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门诊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