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

Psychiatry Department

看完鹿道森的遗书,我们聊了聊校园霸凌者如何选择下手对象|心理师说

心理师说

 

“ 走过人生的悲喜剧,你就会将所有的事情与友善联系在一起,感觉自己与所有人以及所有事物都是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同时感悟作为人类的欢乐与悲痛,并以此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唯世心理推出“心理师说”栏目,希望你能在对不同问题的解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前段时间,26岁摄影师鹿道森在微博发布遗书并自杀的事件得到全网关注。

 

“被排挤,被欺负,让下跪,被威胁,拦着路不让你走,一群人欺负你”……

 

“请停止校园霸凌吧”他在遗书中发出呼喊。

 

本期,我们邀请唯世心理师讲讲霸凌者的动机、他们如何选择下手对象、以及我们如何识别被霸凌者的求助信号等问题。

 

 

霸凌者都有什么心理动机?TA们可能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霸凌者有的是通过欺负他人来寻求展示的机会,找到存在感;

 

有的则是为了发泄愤怒,或是报复他人;

 

还有的是为了获得娱乐的快感。

 

不同的教养方式可能培养出不同社会类型的人。

 

从放任型、溺爱型、专制型和民主型四种主要的家庭教养方式来看,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听之任之,孩子可能变得任性、敏感、缺乏责任心;

 

溺爱型父母事必躬亲、有求必应,孩子可能变得娇纵、自私、缺乏独立性;

 

专制型又称“暴君型”,父母将子女看成附庸,要求子女无条件服从自己,对子女严厉、打骂,孩子可能变得懦弱、胆小、缺乏独立性、缺乏父母关心,难以体会爱;

 

霸凌者多来自教养方式为专制型的家庭。而被霸凌者则多来自放任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家庭。

   

 

霸凌者都如何选择下手的对象?

 

霸凌者会选择以下类型的人作为下手的对象:

 

身体方面特别者,如过胖或是过于瘦小,发育早或身体有先天缺陷的孩子;

 

低自尊,不敢反抗、不敢报告、默默忍受的孩子;

 

经常被同伴拒绝、朋友少或没有朋友的孩子;

 

父母很少参与陪伴的孩子,如留守儿童。

 

 

什么家庭出来的孩子不容易遭受霸凌?

 

以上所述的四种主要家庭教养方式中,民主型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最不容易遭受霸凌。

 

这类父母对子女要求严格,同时态度温和、尊重孩子,这些家庭出来的孩子,能独立自主、乐观向上、善于交际。

 

即使遭受到不良对待,他们也有良好的应对策略以及及时获得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能有效避免伤害在他们身上再次发生。

 

 

被霸凌孩子的什么行为或言语可能是求助信号?

 

恐惧上学;

有自残行为;

经常做噩梦;

行为和情绪很容易失控;

经常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跟家长抱怨同学对自己或他人的欺负行为。

 

如果孩子有以上一些现象的出现,父母一定要关注,这些有可能是孩子遭受霸凌后发出的求助信号。

 

 

当孩子求助时,养育者可以做什么?

 

当孩子求助时,养育者可以鼓励孩子诉说自己被欺负的经历,例如,可以问孩子:“最近我发现你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表现(家长可以列举出来),我想知道你在学校发生了什么?”

 

当孩子说出来之后,用共情、接纳的态度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和想法,并与孩子一起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那些多次遭受霸凌的孩子,有的曾经也跟家长说过自己受伤害的经历,但家长往往会有类似这样的回应:“这种事都会发生在你身上,你怎么这么笨!”或是“你就不知道忍吗?”

 

这些孩子知道从家长这里不但得不到支持和帮助,反而内心会感受到再次受到伤害,日后再受欺负时再也不对家长说了,导致霸凌事件会在自己身上重复发生。

 

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应对策略,如减少在家以外独处的机会,必要时可以反击。

 

有的孩子在屡次被霸凌后突然有一次奋力反击,霸凌者从此停止了对这类孩子的霸凌行为。

 

家长还可与学校老师加强联系,获得老师的支持,必要时通过学校联系霸凌者的家长,本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一致性初衷,双方家长对此事进行妥善解决,并鼓励孩子以后遇到类似事件可以告诉老师。

 

家长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在学校多交一些朋友,以获得同伴的支持和保护。

 

此外,家长还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家庭关系中是否存在多次冲突或暴力,对孩子是否存在忽视和虐待,是否需要改变教养方式,自身行为对孩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否畅通,当孩子在家长那里获得了尊重和关爱,TA也就能学会自尊自爱,学会保护自己。

 

当孩子遇到欺凌时,家长避免情绪化,而是保持理智并站出来,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

 

如果以上都不足以帮助到孩子,还可以寻求专业机构和专业工作者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玥. (2019). 心理学视域下校园欺凌的形成机理及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2] 廖雯娟 雷方丽 陈筱媛. 校园霸凌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3] 刘刚 徐裕海 杨芳 饶力维. (2021). 家庭因素视域下留守学生校园欺凌的研究.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第41卷第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010-82351801/13161351801

门诊预约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