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

Psychiatry Department

感到抑郁先体检?关于抑郁症的9个误区

抑郁症的康复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耐心和决心。

这一期,我们为你梳理了9个关于抑郁症的误区,相信看完后的你能对抑郁症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抑郁症就是悲伤的感觉?

如果你深爱的某个人去世了或者离开了你,你很自然地会感到悲伤,这种悲伤和抑郁有点儿像。

然而它们之间有非常重要的区别,悲伤的人之所以悲伤,是因为深爱的某个人离开或者死了,而抑郁症患者则是因为觉得自己特别糟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经典论文《哀悼和忧郁》(Mourning and Melancholia)中提出了这个区别:当你沉溺于悲伤时,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空虚的;而当你抑郁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是空虚的。

感觉自己可能得抑郁症了,只需要去精神科看一看就好?

事实上,还有一些疾病和抑郁症的症状相仿或者会加剧抑郁症。

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甚至是睡眠障碍。

所以,感觉到抑郁时,需要先做一个清晰全面的健康体检。

只有先排除任何生理疾病的干扰,才有可能获得对抑郁症的精确诊断。

不过,诊断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身体或心理问题普遍都与抑郁症相生相伴。

好消息是,无论你同时与哪种身体和情绪问题做斗争,治疗抑郁症都是非常有益的。

比如,治疗抑郁症既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也可以降低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同时还能缓解其他心脏问题。

患抑郁症只需要吃药就好?

药物通常会更快地缓解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但是在教授新的应对技巧和新的思维方式方面,心理治疗非常有优势。

药物治疗和对话治疗可以同时进行,完美结合。

当你想要管理抑郁症的生理和认知症状的时候,药物可以担当重任;

如果有兴趣了解更多你体验自己、他人、你的情绪以及生活中的事件的方式,那对话治疗对你可能非常有用。

治疗师会提供一种保密而且安全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当中,你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更有效的行为模式。

但是如果你感到很难公开说出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或者你发现要去信任他人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在对话治疗过程中,你可能会经历一个困难时期。

症状没有像所期待的那样得到缓解和改善,就在不和医生或治疗师沟通的情况下停止治疗?

对大部分人来说,通常接受心理治疗或者服用药物一个月后才能看到一些改善。药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在体内发挥有效的作用。

如果你正在服用药物,一个月之后依然没什么效果,那就要和你的医生讨论了。

不要绝望,还有很多种可用的服药方法。

你的医生可能会建议再等一段时间来观察药物的作用或者是改变剂量,增加另外一种药物来辅助或者直接更换药物。

在没有和医生讨论之前,千万不要做出任何改变,突然停止用药或者改变抗抑郁药物可能会触发一些不必要的后果。

大概有一半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人在持续两个月之后就不再按医嘱服用药物了。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一些人对于服药抱有复杂的情感,因为他们认为依赖药物意味着他们非常懦弱或者不能自食其力。

没有人喜欢长期服用某种药物,但是不要因为照顾自己而感到羞愧,这不能证明你是脆弱的。

相反,它展现出你是足够关心自己,才会认真做那些对治疗疾病非常有益的事情。

同样,当你对于心理治疗的进展状况不满意时,公开地和你的治疗师讨论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可以帮助你觉察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阻抗。

假如你已经和治疗师讨论过这些,但对于治疗所取得的进展,你依然不满意,可以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对治疗的目标和期待是什么?我们每次见面会谈是否专注于这些目标?
我的治疗师是不是理解我,同时也理解我的治疗目标呢?
我是否明白治疗的方向?还是说目前我们只是在东扯葫芦西扯瓢呢?
我们明白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治疗策略吗?

无论是停止治疗还是转介新的治疗师,都需要和现有的治疗师充分沟通。

充分沟通后再做决定能让自己更平稳地过渡。


陷入抑郁时,要么试图完成所有以前能做的事,要么呆在家里什么也不做?

当你感到无精打采或者精力不足的时候,不要试图做所有你以前能做的事情。

最好把精力集中在那些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上。

同时也要接受一个客观的现实——那些优先次序较低的事情只是不得不延迟或者推后去做。

但长期呆在家里或者自己的房间里,也会制造出一种对生活感觉无助的螺旋线,这会使得你更想与外界隔离开来。

好消息是,一旦你开始努力参与外界的一些活动,就可以提高你的积极性或者兴趣,并使你继续坚持下去。

心理学家有时候会用“行为激活(behavioral activation)”这个术语。
你可以列出一个清单,写上你想要努力参加的一些日常活动。
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实现这些目标,那可以把这些目标细化为一些更小的步骤,每次只做一点。
比如说,如果你觉得去健身房压力很大,那就鼓励自己一次前进一小步:走到车跟前,开车去健身房,换衣服,做一些运动,冲凉,换衣服,开车回家。

化整为零的好处是,当看到那些更小一点的步骤时,大的任务就变得更加合理,不会让你感觉到压力山大了

因为害怕被强迫住院,所以不向治疗师或者医生坦露自杀的想法?

其实,和医生或者治疗师讨论自杀的想法引发的后果也就仅是一次的沟通而已。

治疗师会和你讨论你的想法具体是什么,它们有多么强烈或者严重,你可以怎样管理好它们。

如果你的情况特别严重,你实施行动的风险特别大,你的治疗师就会和你讨论你们之间如何努力协作来确保你的安全,这可能意味着你会接受住院评估。

但只有在最严重的情况下,有一些人才可能会被强制住院接受治疗。

既有焦虑症又有抑郁症时,只治疗抑郁症?

当一个人同时被诊断为多种精神疾病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叫“共病问题”。

抑郁症通常不会单独存在。

焦虑症是抑郁症患者身上最常见的共病情况之一。

研究表明,近8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也表现出非常严重的焦虑症状。

我们都有感到害怕、担心或紧张的时候,但是如果这些情绪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就有可能变成了焦虑症。

尽管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焦虑症,但是它们都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就是患者在管理自己的压力、担心或者恐惧的时候往往瞻前顾后,思虑太多。

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恐惧感或使它变得更加严重。

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面对恐惧,有的人有强烈的逃避心理,但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帮助。

也就是说,他们会极力逃避所有害怕的事情。

问题是,即便逃避可以帮你获得安全感或者让你觉得自己是受保护的,但是却让你丧失了克服恐惧的重要机会。

更糟糕的是,你会开始相信逃避恰恰保护了你。

所以,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你更有可能会再次选择逃避。

结果就是短期的逃避加剧了长期的焦虑情况。

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很多种焦虑症是非常有效的,你可以获得一些技巧来质疑或者是挑战那些隐藏在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和观念。

更重要的是,认知行为疗法是高度结构化的,通常患者会被布置一些家庭作业,防止逃避变成真正的问题。

社交恐惧是焦虑症中特别常见的类型。

有一些初步的证据表明,人际关系疗法这个普遍使用的、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法,可能对于治疗社交恐惧很有帮助。

还有一些抗抑郁的药物对于治疗焦虑症也有显著的疗效。

如果你要服用一些抗抑郁的药物,确保让开处方的医生知道你也在和焦虑症的某些症状做斗争,以及这些症状对药物的反应如何。

有人格障碍,意味着自己是一个让人害怕的人?

人格障碍和抑郁症息息相关。

有人格障碍,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让人害怕的人。

精神健康专家用这个术语来描述一个人与这个世界的互动方式过于死板所导致的一些问题。

人格障碍患者对于他们生命当中的一些生活事件或者人只有有限的反应方式。

他们一般在感受自己或者他人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人格障碍有好几种类型,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一种最为常见也是和抑郁症并发率相当高的人格障碍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通常很难对自己或者他人保持一个稳定的看法,他们会在爱与恨之间迅速转换,会极力避免被抛弃。

当他们感到他们的关系受到威胁时,就会表现得特别绝望而冲动。

总的来说,治疗人格障碍比治疗抑郁症本身要花更长的时间,而且也需要一个更密集的治疗方案。

治疗本身是有效果的,但是你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应对那些人格障碍导致的问题。

治疗时间通常应该以年为单位,而不是以月为单位。
不再抑郁了,就立即停止治疗?

如果你正在服药,请不要自行停药。

突然停止服用某些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戒断反应,所以在你停止药物之前请务必和你的医生讨论一下你应该继续服药多长时间。

不幸的是,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在康复后将会在他们的生命当中的另外一个时间段内再次抑郁发作。

但好消息是也有一些方法可以预防未来的发作。

抑郁症发作结束以后的六到九个月是关键时期。

我们先从后续治疗的概念开始说起。

后续治疗意味着在抑郁发作结束之后至少几个月之内你要继续治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者两者结合)。

有证据表明,继续治疗可以帮助降低复发和再次发作的可能性。

有几种心理治疗看起来对防止复发很有效,比如人际关系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都在延迟复发方面有稳定且适度的效果。

对那些已经有过三次或者更多次抑郁发作的人来说,有一个最新的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

无论是哪种疗法,维持心理治疗的目标是帮助你继续应对那些可能会触发另一次抑郁发作的生活压力。


无论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否遭受抑郁症的困扰,我们都希望你能够学到一点照顾自己的方法,并在生命的每时每刻,对自己抱持着深深的慈悲和怜悯。

善待他人,要从善待自己开始。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010-82351801/13161351801

门诊预约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