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爱》1:药物真的能解决一切吗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
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
可见当今青少年抑郁日益严重。与此同时,成年抑郁也是一个重要社会性问题,并在微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抑郁症对人的影响有多大#、#患上抑郁症的10个迹象#、#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3亿#……
NO.1一个关于抑郁症的故事
其实不只如今,在很早之前就有很多人受困于抑郁症。

本书的作者心理学家珍妮·西格尔的女儿,就因为抑郁症于1996年去世了。
在那个时代药物主导了心理健康领域,人们认为那些可以改变情绪的药物就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所以在得知自己女儿患抑郁症之后,作者尝试了多种抗抑郁药物但也没能拯救女儿的生命。
孩子的死亡让作者感到非常的痛苦,这段经历就像梦魇一样不断在脑海里回放了整整4年。
后来有一天她告诉自己,如果我的余生都将伴随着这种感觉,那就顺其自然。

她用这样的方法来解脱自己,既然我每天都要生活在这样的痛苦当中,那我就跟这个痛苦和谐相处。
于是她重新捡起了心理学的研究,不再那么相信药物对人的影响,开始想我们怎么通过心理沟通、联结的方法帮病人进行更多改进。
作者探究为什么女儿会患上抑郁症甚至到最后去世呢?
她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女儿不能很好地感受到他人的爱。
这也是产生抑郁和抑郁加重的一大原因——无价值感和怀疑没有人爱自己。

作者认识到被他人所爱和感受到他人的爱之间是有差距的。
作者女儿的家人和所有认识她的人都深深地爱着她,但是她并没有感受到自己被人所爱。
NO.2《感受爱》
为了帮助那些无法感受到被他人所爱的人,作者写了这本《感受爱》。
这是一本多层次的书,它以十几种学科为基础,帮助读者区分什么是被他人所爱,而什么是感受到被他人所爱。

本书除了提供一些工具帮助你认识这种区别,还会分析为什么许多人会错过感受到被他人所爱这种重要的体验。
本书的另一个目标是激励你采取行动,这一点很重要。
但是在行动之前,你不仅需要了解自己在追求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追求这件事,而且需要了解是什么样的习惯和预设阻碍了你。
要想变得更好,就需要替换旧的生存方式,采纳新的、更加富有成效的经验。
本书就像一本指南,开篇会介绍为什么感觉被爱对健康和幸福都至关重要,此外也会提供一些工具和其他资源,帮助读者实现这一目标。

而在解释目标与提供解决方案之间还有一部分是指出一些常见的障碍,它们会使改变的过程放缓或停滞。
有时我们没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一直在忙着做其他事。
本书的第一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感受到自己被他人所爱对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描述了一些可能阻碍我们感觉被爱的习惯和预设;
第三部分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其他资源,让体验到他人的爱成为你生活中一直存在的一部分;

最后的第四部分展示了一些范例,让你了解在实际行动中,这些工具是什么样子的。
NO.3一个好消息
我们上面说到有那么多人受困于抑郁症,甚至连心理学家的孩子都逃不过,那面对抑郁症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吗?
当然不是。
要注意的是珍妮·西格尔家所发生的事情是在1996年,那个时候在各个层面上人们对抑郁症并没有像如今这样重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与日俱增,关于抑郁症的治疗当然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在药物层面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精神卫生方面的不断重视,精神科药物也在不断地进步。
所以对于抑郁症来说,会有更多更好的药物可以选择。
其次,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现在也不仅仅停留在药物这一个层面上。
心理治疗现在逐渐成为了配合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

药物治疗解决躯体症状,而心理治疗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就像本书中所说的这种感受爱的能力,就需要心理治疗来辅助解决。
NO.4怎样算感受到爱
对于怎样算感受到爱其实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这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很难去用语言描述。

但是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问题供我们参考:
如果你感到心烦,是否有可以联系和倾诉的人,这个人是否不仅会倾听你的诉说,还会真正关心你的感受,并且愿意提供帮助?
你的配偶或伴侣愿意跟你说话吗?还是说他会翻个身跟你说,睡觉吧?
如果你一个人住,是否有人在你心情低落时会到你身边安慰你,在你感到兴奋时和你一起庆祝?
是否有人让你感到信任,和他在一起让你觉得安心?

你确定那些你所爱的人真的能感受到你的爱吗?
他们知道你欣赏他们真实的样子吗?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否,那么你或者你所关心的人,就可能没有体验到被爱的感觉。
对于上面的问题你的回答是什么呢?你觉得自己有被爱的感受吗?你能感受到爱吗?
感受爱其实是一种能力,通过我们的学习,完全可以学会,并且什么时候都不晚。

在之后的内容里,我们会继续讲述书中关于感受爱的原理及其方法。关注我们,学习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感受爱。
本文数据来源:公众号“啊哈psychology”/ 蓝皮书报告 | 《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稳中有降,抑郁检出率平稳,九成孩子睡眠不足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门诊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