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科普
psychological lecture hall

《大脑幸福密码》2:不幸福的脑科学依据

  • 分类:心理阅读
  • 作者:唯世心理 郭昆
  • 来源:唯世心理健康中心
  • 发布时间:2021-10-04
  • 访问量:825

【概要描述】获得幸福,首先从战胜大脑开始。

《大脑幸福密码》2:不幸福的脑科学依据

【概要描述】获得幸福,首先从战胜大脑开始。

  • 分类:心理阅读
  • 作者:唯世心理 郭昆
  • 来源:唯世心理健康中心
  • 发布时间:2021-10-04
  • 访问量:825
详情

唯世读书会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我们会快乐或者悲伤?

为什么我们会互相帮助或者互相伤害?

圣人和科学家都曾探讨过幸福和痛苦的精神缘由。

而今天我们可以这样问问自己:这些缘由的脑科学依据究竟是什么呢?

 

NO.1进化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不是一夜之间进化成现在这样的,它的容量和倾向性是历经数亿年才得以形成的。

那些适用于古代的大脑构造,通过遗传的方式仍然影响着我们如今的生活。

假如你今天完成了20件事,但犯了一个错误,那么晚上当你入睡时,你脑子里最有可能想的是什么呢?很有可能是那个错误,即使它只是一天当中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

 

要找寻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回溯大脑的进化历程,看看大脑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化出来的。

人类和蝙蝠、秋海棠、细菌有着共同的祖先,就是35亿年前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微生物。

6.5亿年前,海里出现了多细胞生物。

又过了5000万年,它们进化出了足够复杂的结构,开始发展出感觉器官和运动系统。

哺乳动物出现于2亿年前,灵长类动物出现于6000万年前。

 

250万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能人已经发展出了足够的智力,开始制造石器,而真正意义上的智人,即聪明的猿人,出现于约20万年前。

在过去的6亿年当中,无论是水母、河蚌,还是蜥蜴、老鼠、猴子以及早期的人类,面临一系列生存问题,都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并将其根植到了进化中的神经系统当中。

在过去的几百万年当中,大脑的容量增大了约3倍,同时,其结构和功能也在自然选择的严酷压力下得到了塑造。

 

NO.2生存还是生活

为了让基因传递下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灵长动物、类人猿和人类祖先必须找到一些让人愉快的“胡萝卜”,比如容身之所、食物、性。

与此同时,他们也要远离那些带来痛苦的“大棒”,比如食肉动物、饥饿以及其他种族的侵袭。

胡萝卜和大棒都很重要,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个决定性的区别。

从生存的角度来说,大棒比胡萝卜更紧急,影响更大。如果你今天没找到胡萝卜,明天还有机会继续找,但是如果你今天没能躲过挥来的大棒(嘭!),以后就再也吃不到胡萝卜了。

 

野外生存的头号法则就是:吃午餐,别成为午餐!

几亿年来,这始终是一个事关生死的大问题,你要时刻对大棒格外警醒,对其做出激烈的反应,强化自己的记忆,久而久之,你对大棒变得越来越敏感。

最终大脑进化出了一种固有的消极偏见。

如今我们常说,“我要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是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生存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我们不再害怕吃不饱饭,而在想怎么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是,我们的大脑是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环境中被塑造出来的,显然它更关注的是如何生存。

 

NO.3坏比好强大

生存的哲学信奉的是损失厌恶。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提出一个观点:相比于取得收获,大多数人更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以避免等量的伤害。

他凭借这个观点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们的大脑时刻留意着潜在的危险或损失,这也是为什么新闻节目总是喜欢报道一些恶性事件或者灾难事件。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那些警觉性高、生存欲望强且总是抱团而居的动物,更容易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而且这种倾向现在已经植入了我们的DNA当中。

即使在你感觉快乐、放松,与别人有某种情感联系的时候,大脑也在巡视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失望以及各种人际关系上的问题。

即使出现一点点小小的错误或者麻烦,大脑也会把焦点放在它身上,不再关心其他事情。

如果有人对你的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但是在一大堆赞美之词当中夹杂着一条批评,那你就很有可能只关心这条消极评论。

 

NO.4消极体验VS积极体验

我们是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但可悲的是,除非是紧张刺激的消息或者奇珍异闻,否则绝大多数好消息是很少甚至不会成为我们的“经验”的。

其原因有三个。

首先,我们上面说过,相对于好消息来说我们的大脑更加关注的是那些潜在的危险和负面的信息。所以我们忙于解决那些我们认为的危险或者担忧。

 

其实好的事情随处可见——晴朗的天空、鸟儿的歌唱、人们的微笑,但我们总是视而不见。

其次,即使我们真的辨识出一件好事,往往也不会成功地把它转变成一个好体验。

我们完成一项工作后(这是一件好事),紧接着就是下一项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快乐的感觉。

我们麻木地做着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根本不去在意它。朋友们的赞扬,一笑而过;孩子们的笑声,毫无兴趣。

 

最后,即使你真的发现了一件好事,甚至将其成功转变成好体验,十有八九它也没有被转化至你的神经结构成为“经验”,除非是某些至关重要、难得一见的时刻。

积极体验需要在我们的脑海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成为长时记忆储存在我们的脑海中。

到底多长才是“足够长”,取决于体验本身及感受者本人,但大体来说至少要几秒钟,越久越好。

实际生活中,我们必须要让思维停驻在积极体验上,以此来塑造我们的大脑。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没有这样做。

 

NO.5生活大于生存

我们大脑成为现在的样子,从生存的角度说确实是合理的。

但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更加关注的显然不是生存,而是生活。

所以,让大脑接收更多的积极体验,建立积极的神经链接至关重要,这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我们需要主动地内化积极体验,让思维向积极的方向倾斜。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关注消极体验了。如果没有消极偏见,人类是没法发展到如今的。在如今的社会消极偏见对我们也一样是有作用的。

向积极的方向倾斜只是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让消极偏见和积极体验在我们的大脑中共存。从而让我们能更好地感受到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获得幸福感,而不是每天沉浸在痛苦、难过、危机的感受当中。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上一页
1
2
3

细节,铸精神,育品质,见人格,成就服务之美。

Copyright ©2016 - 2020 唯世心理健康中心    京ICP备1603585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