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倾向不是任何形式的疾病
- 分类:精神心理科普
- 作者:唯世心理 张雪妹
- 来源:唯世心理健康中心
- 发布时间:2021-10-07
- 访问量:603
【概要描述】在中国历史上,卫灵公、汉高祖 、袁中道 、郑板桥等人也都是著名的双性恋者。
性倾向不是任何形式的疾病
【概要描述】在中国历史上,卫灵公、汉高祖 、袁中道 、郑板桥等人也都是著名的双性恋者。
- 分类:精神心理科普
- 作者:唯世心理 张雪妹
- 来源:唯世心理健康中心
- 发布时间:2021-10-07
- 访问量:603

性倾向不是任何形式的疾病


同性恋的性取向本身一般而言,不会造成机体自身或者其他机体生成痛苦或者受伤害的体验,也不会给同性恋者造成某方面的功能损害。所以这个性取向本身在199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移除疾病范畴,后来增设了“自我不和谐的性取向”等心理障碍的诊断。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ICD-11疾病诊断系统,将一切与同性恋性取向相关的心理障碍都移除了疾病范畴。
LGBT(性少数者)群体的抑郁水平、自我效能感、心理服务需求
抑郁水平
调查发现,LGBT(性少数者) 群体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全国样本,青少年群体和成人群体均如此。在 LGBT 群体中有抑郁倾向和抑郁高风险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全国样本。就LGBT(性少数者) 群体自身而言,未成年人(18 岁及以下)、 性取向不确定、不认同自己的性倾向、尚未出柜和处于待业状态中这五类亚群体的抑郁风险更高。
健康的自我效能水平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同时这种评价也符合现实。而自我效能感偏低,会导致个体容易自责、自我怀疑,常受抑郁、焦虑困扰,妨碍能力的正常发挥。
本次调查中,共有 116 名(占 7.02%)调查对象在过去 12 个月中,曾经受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或其他心理服务(以下统称为心理服务);610 名(36.90%)调查对象考虑过寻求心理服务, 927 名(占 56.08%)调查对象没考虑过接受心理服务。
妨碍 LGBT 群体寻求心理服务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双性恋有一个突出特点 ,就是在见诸记载的双性恋人物的同性恋中,主动一被动关系的存在相当明显 。
主动一方的身份是帝王、官员、主人、豪客、老官等 ,被动一方的身份是幸臣、门子 、宠仆 、优伶 、小官等 。中国古代的同性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欣赏型乃至玩弄型的同性恋 。
近年以来 ,中国社会对于同性恋的道德评价已有不少改观 ,异性恋人群尤其年轻人群对于同志群体更加接纳。
这是由于自身社会环境的改变吗? 固然有这方面的因素 ,但外部观念的影响也是很强的一个变动力。
目前同性恋在欧美社会已被视为常态 ,相关歧视是属于“政治不正确”,有些国家已经承认了同性婚姻。
面对如此潮流 ,固守旧规者会心里缺少底气 ,所以变多变少总是要变的。
本文内容整理自:
1.中国同志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2.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
3.张杰. (2018). 双性恋的历史、现实与将来. 中国性科学. 第27卷第2期
4.我是双性恋,但我不是...(bilibili)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