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

Psychiatry Department

《陪孩子终身成长》:价值感决定你的孩子能不能展翅翱翔

唯世读书会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叫作“归属感”,另一个叫作“价值感”。
 
归属感来源于我们上一篇说到的无条件的爱。而在本篇中,我们将会了解到,价值感是如何影响我们养育孩子的。
 
校园霸凌是每个父母都害怕自己孩子遇到的问题。父母们时常会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孩子,总喜欢欺负别人呢?
 
 
低价值感是这些霸凌者欺负别人的一大原因。
 
这些霸凌者受周围环境、原生家庭或者其他方面的影响,认为自己很差劲,觉得自己糟糕透了,就是个坏人。
 
他们觉得这辈子完了。所以,他们开始破罐子破摔,通过欺压其他人来获得一点内心的补偿。

 

 

NO.1
价值感与自尊水平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人,而不是一个“啃老族”或者欺压他人的人。那么是什么让他们有动力成为优秀的人呢?
 
那就是价值感。
 
一个有价值感的孩子会意识到,他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状况。这时候,他对自我的评价就会很高。这种对自我的评价就是“自尊水平”。
 
一个拥有高自尊的孩子,他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自律性也会更强,能管好自己。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自尊水平低,他就会觉得“我就是没用”。这样的孩子,他的人生失去了目标,就很容易去干坏事,变得叛逆。
 
 
作者樊登在书中举了一个他小时候遇到的极端例子。那时,有同学打架,还有的人身上带着刀。有一次,作者跟一个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回家。
 
在路上,作者说:“我们要不要准备刀,万一遇到恶劣的情况,咱们也有刀,和他们拼了?”
 
“不值得。”他的同学回应他。
 
这番话让作者突然明白,不要和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拼命。
 
有时候遇到了坏人,即使被欺负,也忍耐着走掉,原因就是生命是有价值的。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有价值的时候,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也不会和别人拼了。
 
 
社会新闻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人肾上腺素飙升得特别快,马上就由小事直接上升到与人拼命的程度。最后,两个争吵的人都变得极端,迸出一句“大不了一起死”。
 
“大不了一起死”就是没有把自己生命的价值感给调动起来,让自己被仇恨带着走了。这是一种可怕的思维模式。

 

NO.2
价值感的建立需要父母的教育
 

“你要赶上别人一半就好了”、“别人比你强太多了”、“这么点事情都做不好,你说你还能干嘛?”那些被比较、责骂、诋毁充斥的童年,会让孩子低到尘埃里。

 

 

很多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经常会不断挑孩子的错误,与最高的标准作比较,达不到就去指责孩子。

 

在孩子犯错时也不是就事论事地批评,而是会把错误扩大化、灾难化,去攻击孩子的人格。

 

香港电影里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警察去抓捕一群高官的孩子,这群孩子的独白就非常符合无价值感的心理特点。

 

                                                                                                图/电影《新警察故事》

 

他们对警察说:“你们天天骂我们是垃圾,骂我们一事无成。我今天就做给你看,我就是什么都不行!”这时,这些孩子就认同了父母口中对自己的评价,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无是处。

 

那要怎么让孩子有价值感呢?

 

家长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

 

有很多家庭,父母不让孩子做事情,孩子根本不会做家务。他们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管好学习,其他的事都不用管。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成绩出现一点儿波动,父母责备孩子的理由就更充分了:“在咱家,让你干别的了吗?让你买过菜吗?让你做过饭吗?让你挣过钱吗?就让你学习,你的成绩还是这么差。”

 

这就是把孩子的整个人格全部否定了,孩子等于什么都没干,没有为这个家庭做出任何贡献。只要成绩差孩子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家长要让孩子充分参与家庭生活,并在孩子表现出对家庭有所贡献的时候,表达一下你的感受,告诉孩子:“你这件事做得很好,照顾到了周围其他人的情绪,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这就是孩子为家庭做的贡献。

 

但是,有时候父母会忽略,他们会觉得这不重要,丧失了让孩子逐渐形成价值感的机会。

 

NO.3
价值感越高,孩子越能管好自己

 

很多父母每天跟孩子的互动,如果做个录音,回放后会发现,互动内容全是负面的,都是在不断地打击孩子的价值感:孩子做什么事都不对,这不对,那也不对。

 

这些父母是不爱孩子吗?

 

当然不是。而是他们太在意这个孩子了。

 

他们的生活除了孩子之外,可能没有别的东西了。人生所有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成私有财产。

 

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自尊水平越来越低,最后成为一个不能改变自己、不能约束自己,过着糟糕生活的人。

 

为人父母,我们需要点燃孩子心中的价值感,而不是整天浇熄他心中的火焰。

 

怎么点燃?

 

发现亮点,并且提出表扬,尽量不要用物质奖励的方法,而应该赋予它意义。

 

当孩子做对一件事时,你不是说“做得很好,爸爸给你钱”,而是说“做得很好,这件事的意义是……”。

 

父母要把孩子做的事情的意义给点出来,表扬孩子也要表扬到孩子的精神内核。

 

孩子被塑造出了这一个又一个正确的行为的时候,他自己的价值感也会得到提升。

 

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一个善于掌握时间的人,一个能够自控的人。

 

NO.4
忘掉身份,放低姿态,与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孩子和家长有没有读过大学关系并不大,有很多读过大学的家长,有的甚至是名校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孩子却很叛逆、痛苦,还会跟父母对着干。

 

 

有的孩子叛逆到让父母觉得不可理喻。

 

其实,他只是在自我保护。

 

孩子因为父母说话总伤他,所以套上了一层厚厚的盔甲,他对父母也表达不出爱意。

 

所以为了孩子,父母要忘掉自己的优秀和身份,因为拥有多少知识,有多优秀,与懂得教育孩子的原理和理念完全是两回事。

 

父母如果能对孩子好一点儿,给他一点儿美好,表达出内心对孩子的真正期待,而不是用讽刺和挖苦对待他,他就能感知得到,并且能立刻做出改变,这叫作“帮孩子建立价值感”。

 

这对很多家长来说并不难,只要不怪里怪气地讲话就好,只要不指桑骂槐地讲话就好,只要不错误地用“只有给孩子压力,他才能‘出油’”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就好。

 

父母用点儿正常的方法,用轻松给整个家庭带来欢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家人都会变得更好。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010-82351801/13161351801

门诊预约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