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终身成长》:价值感决定你的孩子能不能展翅翱翔



“你要赶上别人一半就好了”、“别人比你强太多了”、“这么点事情都做不好,你说你还能干嘛?”那些被比较、责骂、诋毁充斥的童年,会让孩子低到尘埃里。
很多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经常会不断挑孩子的错误,与最高的标准作比较,达不到就去指责孩子。
在孩子犯错时也不是就事论事地批评,而是会把错误扩大化、灾难化,去攻击孩子的人格。
香港电影里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警察去抓捕一群高官的孩子,这群孩子的独白就非常符合无价值感的心理特点。

他们对警察说:“你们天天骂我们是垃圾,骂我们一事无成。我今天就做给你看,我就是什么都不行!”这时,这些孩子就认同了父母口中对自己的评价,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无是处。
那要怎么让孩子有价值感呢?
家长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
有很多家庭,父母不让孩子做事情,孩子根本不会做家务。他们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管好学习,其他的事都不用管。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成绩出现一点儿波动,父母责备孩子的理由就更充分了:“在咱家,让你干别的了吗?让你买过菜吗?让你做过饭吗?让你挣过钱吗?就让你学习,你的成绩还是这么差。”
这就是把孩子的整个人格全部否定了,孩子等于什么都没干,没有为这个家庭做出任何贡献。只要成绩差孩子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家长要让孩子充分参与家庭生活,并在孩子表现出对家庭有所贡献的时候,表达一下你的感受,告诉孩子:“你这件事做得很好,照顾到了周围其他人的情绪,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这就是孩子为家庭做的贡献。
但是,有时候父母会忽略,他们会觉得这不重要,丧失了让孩子逐渐形成价值感的机会。
很多父母每天跟孩子的互动,如果做个录音,回放后会发现,互动内容全是负面的,都是在不断地打击孩子的价值感:孩子做什么事都不对,这不对,那也不对。
这些父母是不爱孩子吗?
当然不是。而是他们太在意这个孩子了。
他们的生活除了孩子之外,可能没有别的东西了。人生所有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成私有财产。
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自尊水平越来越低,最后成为一个不能改变自己、不能约束自己,过着糟糕生活的人。
为人父母,我们需要点燃孩子心中的价值感,而不是整天浇熄他心中的火焰。
怎么点燃?
发现亮点,并且提出表扬,尽量不要用物质奖励的方法,而应该赋予它意义。
当孩子做对一件事时,你不是说“做得很好,爸爸给你钱”,而是说“做得很好,这件事的意义是……”。
父母要把孩子做的事情的意义给点出来,表扬孩子也要表扬到孩子的精神内核。
孩子被塑造出了这一个又一个正确的行为的时候,他自己的价值感也会得到提升。
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一个善于掌握时间的人,一个能够自控的人。
教育孩子和家长有没有读过大学关系并不大,有很多读过大学的家长,有的甚至是名校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孩子却很叛逆、痛苦,还会跟父母对着干。

有的孩子叛逆到让父母觉得不可理喻。
其实,他只是在自我保护。
孩子因为父母说话总伤他,所以套上了一层厚厚的盔甲,他对父母也表达不出爱意。
所以为了孩子,父母要忘掉自己的优秀和身份,因为拥有多少知识,有多优秀,与懂得教育孩子的原理和理念完全是两回事。
父母如果能对孩子好一点儿,给他一点儿美好,表达出内心对孩子的真正期待,而不是用讽刺和挖苦对待他,他就能感知得到,并且能立刻做出改变,这叫作“帮孩子建立价值感”。
这对很多家长来说并不难,只要不怪里怪气地讲话就好,只要不指桑骂槐地讲话就好,只要不错误地用“只有给孩子压力,他才能‘出油’”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就好。
父母用点儿正常的方法,用轻松给整个家庭带来欢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家人都会变得更好。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门诊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