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

Psychiatry Department

每一次崩溃和绝望,都值得被尊重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要抓住你。

今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

 

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70.3万人自杀身亡。

 

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WHO,2014),第一是印度。当然,这个数据跟两个国家的总人口规模有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发布的《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所有地方都存在自杀情况,且几乎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

 

2019年,自杀是全球15-29岁年龄组中第四大死亡原因。

 

2019年,自杀是全球15-29岁年龄组中第四大死亡原因。

而且,自杀未遂人数是自杀死亡人数的许多倍。在一般人群中,自杀未遂是最大的自杀风险因素。

 

2015年我国分城乡自杀率整体状况显示,我国的自杀率大体呈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的趋势。

 

据统计,2015年,中国15-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城市青年的死因中,自杀分别排名第6、3、3、4位;同年,同样四个年龄组农村青年的死因中,自杀分别排名第3、3、2、4位。总体来看,自杀是15-34岁年龄段排名前列的死因。 

 

总体来看,自杀是15-34岁年龄段排名前列的死因。 

在高收入国家,公认自杀与精神疾患(特别是抑郁症和酒精使用障碍)之间存在联系。许多自杀是因丧失处理生活压力(如财务问题、关系破裂或慢性疼痛和疾病)的能力而陷入危机时发生的冲动行为。

 

此外,经历冲突、灾难、暴力、虐待、丧失亲友和疏离感也与自杀行为有着密切关系。遭受歧视的弱势人群(如难民和移民;原住民;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变性人和两性人;囚犯)中自杀率也很高。曾经自杀未遂是最重大的自杀风险因素。

 

曾经自杀未遂是最重大的自杀风险因素。

这一些行为可能是自杀的信号:

 

◆ 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开自杀方面的玩笑;

◆ 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

◆ 分发财物、将珍贵的东西送人;

◆ 与人道别、和家人朋友疏远;

◆ 酒精和药物滥用;

◆ 极端和不计后果的冲动;

◆ 严重抑郁后的突然平静;

◆ 无故缺课、频繁洗澡、看有关死的书籍;

◆ 出走、自伤手腕;

◆ 在不寻常的情况下说“再见”;

◆ 以及这些语言:

“活着太痛苦,是家人的累赘,不想再坚持了”;

“我的问题无法解决,没有人能帮我,没有我大家会更好”

◆ 还有可能是更谨慎、富有暗示性的语言:

“想逃学”“想出走”“想远离”等。

◆ 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感到极度挫败或内疚;

◆ 性格行为发生突变,一会很轻松开心,一会又从恬静变得大吵大闹,关键是有突然的变化;

 

这一些行为可能是自杀的信号: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这些行为,应该怎么帮助TA?

 

严肃地对待,不要忽视信号

 

不管对方是否在开玩笑,在了解到真实原因之前,都要严肃地对待这些信号,不要一笑了之,以避免因为误判而错过了干预时机。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担心自己太过“较真”而让气氛很尴尬,可万一这不是一个玩笑呢?和生命相比,面子不算什么。

 

严肃地对待,不要忽视信号

正视而非回避

 

当TA站在窗前,告诉你:“我好想从这里跳下去。”或者对你说:“我好想离开这个世界。”此时你转移话题:“说什么呢,快来看看新上映的电影。”

 

像这样回避谈论自杀,能够让对方不再想起这件事吗?

 

不会。

 

不谈论,不代表这个念头会消失。

 

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勇于谈论自杀话题,询问TA的感受和自杀的计划,并认真倾听。在听的时候搜集信息,这些信息也许能在紧急时刻救命。

 

  正视而非回避

回避谈论只会加重TA的孤独感。

 

此刻,TA 的痛苦需要被接纳和理解,我们可以这样询问:“可以和我讲讲你的感受吗?我想听你聊一聊。”

 

听完后,对TA的感受进行重复与命名:“现在你觉得很绝望,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我明白,你一直撑得很辛苦。” 

 

 

不要说教和刺激

 

很多人在听闻身边人有自杀想法时,都会搬出父母、朋友、社会责任等来劝解对方:“你怎么可以这么自私,父母生你养你那么辛苦,你死了多对不起他们。”

 

不要说教和刺激

事实上,听到这些话的TA们只会加倍地内疚、自责,更加感到自己活着是在拖累别人。

 

还有人会“以毒攻毒”,用言语威胁TA,但这样做只会促使其立刻自杀。

 

这时最应该向他们传达的是陪伴与爱意,可以说:“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我们深爱着你。”

 

 

不要留TA独处,也不要承诺保密

 

独处不能让其冷静,反而会让TA感到孤独。有人陪伴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支持。可以陪着TA,带TA远离危险的地点或物品,不断和TA说话。

 

同时,当对方请求帮TA保密时,不要答应。要保护其隐私,但不要完全隐瞒情况。

 

不要留TA独处,也不要承诺保密

我们个人的力量往往无法完全保护TA,此时应该寻求专业的帮助。可以告诉TA:“我不会泄露你的隐私,也不会到处传播这件事,但我需要找专业的机构或组织来帮助你。”

 

 

我国学者一般把自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人会因为某些事件引起自杀的想法,当这个想法植入后,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事件中为自杀的行为寻找依据。

 

矛盾冲突阶段:此时还有“生”的念头,会陷入渴望自杀与留恋人世的矛盾心理状态,通常会尝试自杀,计划自杀。

 

自杀行为选择阶段即思量后有了必死的决心,不再矛盾,像吃饭睡觉一样开始进行自杀行为。

 

 

下面是北京市免费心理援助热线

 

北京市免费心理援助热线

1

800-810-1117、010-82951332(手机用户、分机用户),周一至周日,24小时

2

010-58800525(北京师范大学),周一至周日,9:00-12:00,14:00-17:00

3

4001-888-976(北京师范大学),新型肺炎疫情期间专线,1.27开通,周一至周日,6:00-24:00

 

北京各城区免费心理援助热线

1

东城区:15010189158(8:00-17:00)、15010189159(17:00-次日8:00),周一至周日,24小时

2

西城区:010-66251078,工作日,8:30-16:30

3

海淀区:010-62409085,工作日,8:30-16:30

4

丰台区:010-87597030,周一至周日,7:00-22:00

5

昌平区:010-69732325,工作日,8:00-16:30

6

延庆区:18514703362,周一至周五8:00-17:00,周六至周日13:00-16:00,节假日除外

 

点击这里查看全国各省免费心理援助热线(此处为超链接)

 

点击这里查看全国各省免费心理援助热线(此处为超链接)

最后,我们想对你说,人生的每一次崩溃和绝望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它们和快乐一起,共同构成一个人。

 

 

本文数据来源于:

1.世卫组织网站主页/媒体中心/实况报道/Detail/自杀

2.赵玉峰. (2018). 中国青年人的自杀现状和变动趋势(2003-2015). 北京. 南方人口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010-82351801/13161351801

门诊预约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