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玩家》里的Guy,到底冲破了什么?
- 分类:精神心理科普
- 作者:唯世心理 张雪妹
- 来源:唯世心理健康中心
- 发布时间:2021-09-09
- 访问量:948
【概要描述】当我不再是别人希望我是的人,我终于感受到自己存在。
《失控玩家》里的Guy,到底冲破了什么?
【概要描述】当我不再是别人希望我是的人,我终于感受到自己存在。
- 分类:精神心理科普
- 作者:唯世心理 张雪妹
- 来源:唯世心理健康中心
- 发布时间:2021-09-09
- 访问量:948
最近上映的电影《失控玩家》讲述了游戏中的 NPC Guy 逐渐觉醒,冲破游戏规定的固有行为模式、萌生自由意志的过程。
NPC是non-player character的缩写,是游戏中一种角色类型,意思是非玩家角色,指的是游戏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在电子游戏中,NPC一般由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控制,是拥有自身行为模式的角色。
Guy冲破被建构的行为模式,意味着什么?
这一切,也许与个体的存在感、真实感有关系。此二者,又与真假自体息息相关。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不是对影片主旨的剖析,而是将影片的某些情节作为象征性意象,利用这些意象阐释真假自体的功能与关系;进而讨论如何获得真实感,感受到“我存在”。
-01-
假自体让人感受不到存在
Guy每天早晨醒来,向小金鱼问好,穿同一件衬衫,到咖啡店喝同一款咖啡,在工作的银行经历“流程一致”的抢劫……
作为游戏中的NPC,他的行为早已被游戏设定好,作用只有一个——为玩家服务。
游戏中的所有NPC均如此,有着既定的行为模式。当玩家在游戏的世界里烧杀抢掠,殴打、折磨他们,他们像上了发条一般,仍然继续这个模式而不反抗。
假自体的特点是屈从性。制造一个假自体,就是努力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另一个人,为了回答他人的欲望。
设计这些NPC人物,就如同制造一个个假自体。
温尼科特认为,每个人在摇篮中都有一根元帅杖,但是对于那些生活在一个要求屈从的环境中的人而言,这根元帅杖可能始终处在“隐藏的才能”的状态中。
这种方式的顺从与听话是一种性格障碍。
被假自体支配的人可能有一个成功的表面——学业成功,拥有优越的“生活境况”。
但同时,TA也许还会感到被假的姿态所囚禁,感到和自己的身体切断了联系——体育活动匮乏、社交活动减少、对游戏或手工体力活动不感兴趣——感到自己所做的毫无价值。
也就是说,不管假自体建立得有多么好,它终究是缺乏某些东西的,而缺乏的这些东西正是创造性源泉的本质核心元素。
假自体的存在会产生一种不真实或者虚幻的感觉。主观上,这个人会觉得自己变得不是自己,或者离自己太远。
“当我是那个别人希望我是的人,我无法感受到自己存在。”
个体会丧失统一和整体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真实或虚幻的感觉。
-02-
假自体能够保护真自体
那么,如果一个人久未露面的真自体开始显露,等待他的可能会是什么呢?
一个平常的早晨,Guy不囿于原本的角色设定,不再日复一日地喝中杯咖啡奶油加糖,而是对着咖啡店员说:“我想尝尝卡布奇诺。”这个瞬间,就如同真自体生发的瞬间。
神奇的是,当一个真自体显露,它也呼唤着外在世界的真实性。于是,Guy的新需求唤醒了咖啡店员,她开始渴望制作卡布奇诺,渴望跳出那个服务于他人的程序设定。
但是,假自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正面功能:它在苛刻的环境下掩盖与保护真自体。也就是说,为什么假自体被需要?因为真自体在当下的环境中无法存活。
影片中,Guy刚说出想尝试卡布奇诺,霎时间房间里便空气凝固,坐在一旁的警官Johnny立刻准备拔枪,咖啡店里的顾客也都紧张地将目光投向Guy,仿佛下一秒就要集体扑向他。
警官和店里的顾客似乎象征着压抑真自体的外在环境,他们在共同喝止这次觉醒。
当真自体面临着“显露就被杀死”的风险时,它会继续蜷缩在暗处,伺机而动。
所以 ,Guy立马改口:“我只是在开玩笑。”随后用大笑来掩饰此前的严肃。此刻,臣服于整个游戏设定,或言,臣服于外在标准的假自体重新出面,保护真自体。
在生命最初的依赖阶段,如果受到环境的入侵,婴儿是不能通过愤怒或者抑郁这些防御技术来做出反应的,这些防御技术将出现于后来的发展阶段;为了免受最终的侵害,这个人会远远地躲在一个假自体背后。
长大后的TA可能是一个太懂事的孩子,或一个卑躬屈膝的成年人。
TA可能本想成为医生,但屈从于周围人的想法成为工程师,于是这一纸文凭给TA一种毫无价值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早期阶段的环境欠缺可能是诸如精神分裂症或者意外的心身疾病等严重病理状况的根源。
-03-
健康的个体会创造性与自发性地存在
只有真自体才能被当作真实的东西而被感觉到。正是它给人一种存在和值得活下去的感觉。
当影片里NPC们的真自体被Guy召唤而出时,有人想尝试制作新的咖啡,有人不愿再随意被玩家蹂躏,有人终于放下因为习惯投降而一直高举的双手……他们终于与真实的感受产生联结,于是,他们终于真实地存在。
“我曾经转介的一个病人,已经接近了长程精神分析的结束时期,这时才是她生命的真正开始。
之前她没有容纳过真实的体验,她也没有过去的经验。她已经浪费了五十年的生命现在才开始,不过最终她还是感受到了真实,因此她现在想要活着。”温尼科特曾这样说道。
在所有正常发展的人身上,假自体对应于社会生活的规则、礼貌和对行为、惯例的尊重,它允许了人的社会整合和社会生活。
真自体需要一些特定量的假自体才能继续存在下去。但个体不能受到假自体的支配。
健康的个体拥有顺从的一面,但他们依然是存在着的,并且是创造性和自发性地存在着。
影片中,Guy把所有的NPC召集到一起,问他们,如果抢劫与杀戮不再发生,如果世界不再充满威胁,他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提问给予他们一个空间,去想象:当自己可以不再为了自保而受假自体的支配,当真自体可以生发跳跃,生命将是怎样的姿态?
他们拥抱欢呼、热泪盈眶,仿佛在庆祝生命真正的开始。
答案就蕴藏在这个真实的反应中:我真,故我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1] D.W.温尼科特. (2019). 家是我们开始的地方.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2] (法)安妮·拉弗尔. (2015). 百分百温尼科特. 桂林:漓江出版社.
[3] D.W.温尼科特. (2017). 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情绪发展理论的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