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

Psychiatry Department

唯世读书会||《终生成长》3:两种思维模式对体育明星的影响

我们在上一篇中说到,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具体是什么意思。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会了解到,这两种思维模式对体育竞技的影响。

 

我们心目中的体育明星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都是天才

-他们有与生俱来的天赋

-他们的能力我们永远学不来

 

天赋VS努力,你觉得谁是胜者?
 

在体育界,大家都相信天赋。即使是专家们也这样认为。一个人看上去就像个运动员,行动起来像一名运动员,就是一名运动员,完全不需要努力。

比利·比恩(BillyBeane)曾经就是一名这样的天生球员。还在读高中二年级时,比恩就是篮球队得分最高的球员,同时是橄榄球队四分卫,也是棒球队最棒的击球员。他非常有天赋。但当他从职业棒球小联盟比赛打到大联盟比赛的时候,情况越来越糟糕。每一次上场击球都是一场噩梦,对他来说又是一次可能丢脸的机会,每一次击球失败,他就会崩溃。比恩从没有尝试用建设性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故事。天才不应该需要努力。努力属于其他人,属于那些缺乏天赋的人。天才不会寻求帮助,那等于承认了自己的软弱。受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影响,比恩被自己超凡的天赋困住了。

 

过程VS结果,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这也正是我们在冠军身上看到的。“对我来说,体育运动的乐趣并不在于夺冠。”杰西·乔伊娜-柯西告诉我们,“……无论是运动的过程还是结果,我得到的快乐是一样多的。如果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或者觉得自己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我并不介意输掉比赛。如果我输了,我只要回到训练轨迹上来,接受更多的训练就好了。”

 

而对那些固定型思维
 
模式者来说,成功就是确立自己的优越性。“曾经有一次,”麦肯罗说,“我承认我确实太自负了,好像整个世界都装不下我了。”但是关于努力和做到最出色的自己呢?麦肯罗却没有提到。“有些人不愿意反复训练,他们喜欢直接上场表现;另一些人则喜欢提前演练上百次。我就属于第一种。”在固定型思维模式里,努力没什么好骄傲的,努力会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接受失败or拒绝失败,你选择哪个?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

迈克尔·乔丹接受自己的失败。在他最喜欢的一则耐克广告中,他说:“我有超过9000次投篮没有命中。曾经输掉约300场比赛。有26次,人们相信我会投出决胜的一球,但是我没有。”你可以确定的是,在他说的这些比赛结束之后,他肯定回去进行了上百次投篮训练。

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挫折会给你贴上标签

约翰·麦肯罗永远不能承受“失败”的想法,更不能接受自己输给朋友或者亲戚,这会让他看上去不再特殊。比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双打搭档与好友彼得·弗莱明(Peter Flemming)输掉在夏威夷毛伊岛举行的赛事,因为在此前的一局比赛中,他输给了彼得。他太希望彼得输了,甚至不敢看这场比赛。

 

事实上那些真正非常成功的体育健将们,无一不是在汗水中铸就出来的。他们或许有那百分之一的天分,但也少不了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他们也失败过,但是他们在失败中学习,在失败中成长。他们注重过程,不论运动的过程还是结果,他们都能感受到快乐。

 

在这一篇中,我们了解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体育竞技的影响。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体育竞技我们都是观众,而人际关系问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在下一篇中我们来谈谈人际关系: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010-82351801/13161351801

门诊预约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