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科普
psychological lecture hall

“后疫情时代”:那些打不倒我的,终将让我更加强大

  • 分类:心理健康
  • 作者:心理咨询师 曹琳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0-23
  • 访问量:209

【概要描述】

“后疫情时代”:那些打不倒我的,终将让我更加强大

【概要描述】

  • 分类:心理健康
  • 作者:心理咨询师 曹琳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0-23
  • 访问量:209
详情

在开始本期内容之前,我们还是老规矩,一起看几组数据:

2020年2、3月份,一个五万人参与的线上调查结果显示:

27.9%的人患有抑郁

31.6%的人患有焦虑

29.2%的人患有失眠

4.4%的人有急性应激症状

2020年5月份,对武汉的一万六千多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显示:

45%患有抑郁

34%患有焦虑

22%患有失眠

34%有应激症状

以及多数人有躯体化症状

2020年9月份,根据当时的数据,全国有近9万人患有新冠肺炎,武汉有近6万,而在这些患者中:

存在抑郁症状的有75%

存在焦虑症状的有71%

存在失眠症状的有68%

也就是三分之二的新冠肺炎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

以上数据均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提供!

除此以外,十几年前的SARS病毒导致约有47.8%的患者在出院后近三年的时间内患PTSD(创伤性应激障碍),而众所周知,本次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远高于SARS,那么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量可想而知是如何增加的。

虽然这些数据在我们看来只是一个个数字,但对于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人和家庭来说,就是100%!

截止到目前,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一百多万,每个人身后都是一个家庭,这些家人面对亲人的丧失,是否能够承受?大家都知道,至少在中国,抗疫高峰期,亲人在医院因新冠去世,家人是没办法见到最后一面的,这种哀伤如何处理?陆林教授指出:汶川地震后一年的调查显示,因地震导致的家人哀伤症状发生率约为71%。那么本次疫情导致的哀伤症状,必然成为精神心理学界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广大精神心理医务工作者的身影。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全国已有20多万名社会工作者投身到疫情防护工作中,除亲临一线参与抗疫的精神心理医护人员外,全国各地开通了心理服务热线近4000条,累计热线服务接待200余万人次。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也是一个不那么充足的数字。由于精神卫生体系建设的不够完善,导致全国有近一半的市县都没有精神科医生,而精神卫生资源更是严重短缺。

正在阅读本文的您是被上天眷顾的幸运者,能够在疫情中努力的生存下来。那么,作为我们活下来的人,该如何面对本次疫情造成的巨大影响呢?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生活呢?那些没有打败我们的天灾人祸,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呢?

未成年人的“后疫情时代”心理建设

众所周知,由于人类发展的实际情况,未成年人对应激反应能力确实低于成年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成年人尚且难以做出健康反应,更何况这些懵懂孩童?

未成年人在本次疫情中所面临的的主要心理问题大概分类如下:

1、 因长期居家生活,限制室外活动导致的情绪变化:焦虑、情绪低落、易激惹等

2、 因长期与父母家人共同生活,而导致的亲子关系问题

3、 因无法与同龄人进行社交活动,导致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变化、焦虑、社交恐惧等

4、 因对网课适应不良,导致学习相关的情绪问题:学习压力、考试焦虑、自我认同感下降等

5、 因疫情本身而导致的情绪问题:恐惧、强迫、情绪障碍、哀伤、PTSD等

以上列举的是较常见的未成年人在疫情中产生的精神心理问题。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和逐步复工复学、较高的自身适应能力和觉察能力、以及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心理工作者的安抚,部分未成年人的精神心理问题会逐渐好转甚至康复。但因各种原因导致部分未成年人仍然有心理问题,这个时候除了家人和社会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及时就医,在精神科专科门诊进行诊断后,遵医嘱服药或配合心理干预。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更高效的帮助未成年人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成年人的“后疫情时代”心理建设

成年人作为抗疫主力,除了部分亲临一线的医护人员值得被全国人民敬仰和感谢以外,每一位用心守护家庭的成年人,也应为自己的耐心、用心而鼓掌!因为你们不但是家庭健康安全的守护者,同时为中国抗击疫情,减少扩散,降低新增病例的坚实力量,是你们的全力配合,帮助国家度过了这个难关。

在疫情时期及疫情后期,普通成年人所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大概分类如下:

1、 因自身及家人健康而导致的情绪问题:焦虑、恐怖、抑郁等

2、 因疫情本身导致的精神心理问题:强迫、哀伤、PTSD等

3、 因停工导致的精神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工作焦虑、适应不良等

4、 因长期居家生活,限制室外活动导致的情绪变化:焦虑、情绪低落、易激惹等

5、 因长期与父母家人共同生活,而导致的亲子关系问题

以上列举的是较常见的成年人在疫情中产生的精神心理问题。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和逐步复工复学、较强的自身抗压能力、以及家人的耐心陪伴,部分成年人在后疫情时期能够调整好自己,顺利恢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而部分成年人却身陷“黑暗”难以自拔,甚至对自身产生怀疑,当自己难以调整时,建议您放下戒备,主动求医,精神科和心理科有能力帮助您,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老年人的“后疫情时代”心理建设

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在疫情期间不断被大众关注,甚至设置专门的精神心理工作人员进行老年人的心理建设工作中来。本次疫情较之前的防治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有了很多改变,因此在疫情时期及疫情后期,老年人所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大概分类如下:

1、 因自身及家人健康而导致的情绪问题:焦虑、恐怖、抑郁等

2、 因疫情本身导致的精神心理问题:强迫、哀伤、PTSD等

3、 因新型社会活动(健康宝、线上购物等)导致的适应不良问题:自我认同感降低、情绪低落等

以上列举的是较常见的老年人在疫情中产生的精神心理问题。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和逐步恢复正常运转,老年人似乎难以从疫情的影响中走出来。例如因不会使用健康宝导致的出行困难、因不会网上挂号导致的就诊困难等,这些实际问题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因此,除社会的实际帮助工作以外,心理工作者更需要对老年人进行自信心重建、预防老年抑郁症等工作。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希望每一位幸存者都可以更加顺利健康的生活下去,关爱家人、关爱身边的人、最关键的是学会关爱自己。放下戒备,寻求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支持!“后疫情时代”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在这没有把我们打倒的现实生活中,变得更加强大!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上一页
1
2
...
9

细节,铸精神,育品质,见人格,成就服务之美。

Copyright ©2016 - 2020 唯世心理健康中心    京ICP备1603585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