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

Psychiatry Department

长大啦~||开学第一课:分离不焦虑

2020年8月29日,江苏徐州某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因部分幼儿撕心裂肺的哭喊而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们笑评“幼儿园年度大型灾难片现场”。
事实上,每年都有很多“新家长”对送孩子去幼儿园产生深深地“恐惧”:性格内向的会眼含热泪,奔赴战场一样一步三回头的一边看着门口的父母,一边不舍的往园内走去;性格急躁的则上演“扭、拖、抓、哭”等一系列精细化动作,用以拖延入园时间。

面对这种场景,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孩子这是分离焦虑了啊!”确实,“分离焦虑”这个词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共认知,但为什么会出现分离焦虑呢?我们作为家长又该如何预防或缓解孩子分离焦虑的状态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分离焦虑,看一看它的前因后果吧~

分离焦虑

婴幼儿于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
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主要原因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通常从三个方面体现:

1、社会因素:生活环境的改变、陌生的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2、家庭因素:不同的教养方式导致的孩子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安全感

3、个性因素:外向性格更能使孩子快速适应新环境

如何避免分离焦虑的产生?

从幼儿园和家长两个方面,进行良好的家校配合,能够大大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幼儿园角度

1、轻松快乐的园内环境:设施丰富、幼师热情的幼儿园能够降低幼儿的恐惧感,需要幼师在开学前尽量了解幼儿的信息,在迎接幼儿的当天,多与幼儿互动,抱一抱、蹲下身子说话、喊幼儿的常用名(乳名)等等,这些幼儿更加熟悉的行为语言可以缓解焦虑情绪。

2、丰富的活动设置:在开学当天,幼儿园可适量组织集体活动,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玩玩具可以让彼此有熟悉的过程,较为宽松的要求也能够让幼儿有更好的适应过程。

3、设置“入园前开放日”:即在开学前邀请家长陪同幼儿来幼儿园“一日游”,通过家长陪同游戏、参观、和本班幼师及其他小朋友交流互动,提高幼儿对幼儿园的熟悉程度,从而为上幼儿园做好心理准备。

家长角度

1、提前培养自理能力: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教授指出: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制度以及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在幼儿两岁左右,即可让幼儿学习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脱衣物等,学会表达情绪和表达需求,这样会为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多参加社会活动:人是社会性动物,从出生起就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那么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也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家长可尽早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的社交能力,例如经常带孩子与小区的同龄小朋友玩耍、去游乐场或参加主题活动等,让幼儿接受“除家人以外的人群”这样的群体,从而减少幼儿对外界的“封闭性”。

3、知己知彼:家长在为幼儿选择幼儿园时,应尽量多的了解幼儿园的特点、文化,不应盲目随大流,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方式,选择更适合孩子的幼儿园,与日常生活方式更相近的幼儿园生活能够降低幼儿的焦虑风险。

宝宝长大啦~作为迈出的人生第一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快乐出发,赢在勇敢探索的第一步哦!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010-82351801/13161351801

门诊预约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