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

Psychiatry Department

浅谈多动症之一多动症的研究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只不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孩子的翅膀暂时隐藏了起来,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寻找并显露出来。

ADHD,俗称多动症,它是一种病吗?今天,我们就通过ADHD的发展史来寻找答案。

1775年,在医学史上,德国医生Meichior Adam Weikard被认为是在医学文献中描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的第一人。

1960年,注意力不集中或过度活跃症状为“脑部轻微机能障碍”。现代ADHD相关三个核心症状的确立还要追溯到1960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当时为了更充分的理解这一系类症状,还专门成立了特别小组。

1968年,官方诊断术语中有了对多动概念的定义——“儿童期多动症反应”面世。

特点:

  1. 过度多动、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在幼儿中;
  2. 这种行为通常会因进入青春期而减少。

1970年,相关学者将“火力”由多动症转向了受影响儿童的注意力缺陷。“持续注意力缺陷和冲动控制是该疾病中较多动症更显著的特征”。

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儿童期多动症反应”改了个新名字——“注意力缺陷障碍(ADD)”。

1987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ADHD在这一年“出世”。

1994年,区分了ADHD3个亚型:

a. 注意力缺陷为主型,主要表现为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容易分享、做事有始无终等;

b. 多动/冲动为主型,主要表现为过度活动、喧闹等;

c. 混合型,注意力缺陷症状及多动/冲动症状均较突出

2018年,负责任的说,ADHD就是一种疾病!它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3大基本特征: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冲动性

可以通过药物和行为治疗,同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本文仅用作科普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010-82351801/13161351801

门诊预约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