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

Psychiatry Department

如何预防青少年自伤自杀?

  随着青少年自杀率的逐年攀升,根据专家研究,发现在自杀死亡的人当中,高达93%的人没有看过心理大夫。他们有的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有毛病,周围的人也没有意识到。有的因为怕被歧视,怕被人看不起,他不去看,他担心看心理大夫就会戴上一个帽子,成了精神病人。这说明,全社会对于自杀的预防工作远远没有到位,还有许许多多的具体有效的措施需要我们去落实。

  预防工作决不能从抽象的大道理到大道理,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行动。

  第一,加强社会的透明度、信息的公开性,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自杀问题。现在传媒能够把自杀的话题作为一个问题来谈,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实际上自杀是从来都是比较稳定存在的,如果我们跟一百年前相比,自杀率是下降的。自杀——这个本来不该消失的生命,即使一个也嫌太多。

  第二,找出导致自杀的原因,对症下药。一般而言,成年人的自杀,多起于内在的原因,是外在的某种因素导致他内在思想斗争,最后走上自杀的不归之路。而青少年的自杀,应该说大都起于外在的原因,他们的心智还未能发育完成,许多人并不知道自杀的严重性,他们更不懂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三,注意倾听。发现的第一步是应该十分敏感,重要的是善于倾听。你首先要给他机会让讲他自己的痛苦。因为当事人他们有很多埋在心里的痛苦,实际上他们特别想告诉别人,可是没有人爱听,或者是没有人观察到、注意去听。也可能他们在轻生之前,他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机会,却被别人失掉了。不少自杀青少年的父母,事后都悲痛地承认“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一位家长看到孩子的遗体后,仍然一口否认是自己的孩子,因为他根本想不到。

  第四,首先要了解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救人先救心”,每一个自杀的人,他的心理是不稳定的,一方面他想死,一方面他又想活,终归生命只有一次。你应该做的事情是帮助他把想死的念头减少,把想活的念头加强。

  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杀前都以各种方式和身边的人说过自己的念头。其实他们往往并不想死。有的是“在矛盾面前束手无策”,有的“只是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有的“想通过自杀强烈地表现独立自我的存在”。掌握了这些,预防自杀才能有针对性。

  第五,评估到底当事人的自杀危险有多大。国内国外一般人都认为不应该提“你是否想结束你的生命”这样的问题。但是专家的意见是:这个并不会刺激他去自杀,这样的话题反而可以说明你确实是非常关心他,你关心他是否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他想结束他的生命”。你给机会让他说他的不适,是否那么严重,是否感到生活没意思,感到最好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他说是,你看到底是多么危险,已经有计划吗?已经买药了吗?如果已经这样就危险了,因为这个事是连续的,有的是没有考虑的;有的是也许考虑了可是没什么计划。如果他考虑了、也有计划,已经落实这个计划,准备明天做,那你不应该被动地说你去看心理大夫,而是应该主动地带他去看,因为你要保护这个生命。

  第六,及早发现、诊治抑郁症。有的人实际上是有抑郁症,但是周围的人不知道,他的亲属不知道,他周围的大夫甚至也不知道,送到医院里来,医生认不出他是有精神病,最后发展到自杀,其实抑郁症很容易治疗,给一点点药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方式就能解决问题的。

  第七,控制冲动。发现在自杀未遂当中,37%的人从第一次考虑自杀到有行动,间隔的时间不到五分钟、46%的不超过十分钟、60%不超过2小时,那是相当冲动的。所以如果这个时间过去了以后,那么再有其他的关怀,可能他就会比较容易地去掉这个念头。

  减少这样冲动性的自杀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控制住他能够方便得到的致死途径,在农村特别是农药的控制和使用,调查发现62%的自杀死亡就是用农药或者是鼠药死的;第二是提供一些其他的方法,把社会支持网的效能提高。例如女方有难题,有别的人可以倾听她的痛苦,她不应该用自杀的方法来惩罚她的丈夫,她应该有别的出路,寻找妇联或者是村支部这样一些组织的帮助。

  第八,普及科学知识。自杀行为有它的心理基础,当事人和周围的人如果具备比较多的科学知识,就能够及早发现和采取恰当的措施,阻断不良心理的发展。例如心理专家认为自杀应该是故意的,一般的十岁之下是孩子当时不知道死是什么东西,所以很少属于自杀。监护人应该负起责任。而10—15岁是人成长过程的危机年龄,心理极度脆弱,需要仔细的诱导;抑郁症如果能够及早发现、诊治,就可以挽救不少宝贵的生命。

  但是据法国研究表明,预防自杀必须从小抓起,因为几乎所有企图自杀的成年人小时候都有过自杀未遂的经历。

  第九,加强对青少年生命观的教育,从长远说,这是更根本的预防。引导青少年知道生命究竟是什么?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健康而合理的生命观?现在有的青少年只知生活而不知生命,以为生活就是生命,以致于生活感受不好就放弃生命存在。还应该深入地考虑每个人的生命是有责任的,如果一个人用自杀的行为结束了生命,在生活中起码有六个人会受到伤害。

  应该启发当事人“与其有勇气选择死,何不鼓起勇气生”。可以引用用卓别林的一句话:死是早晚的,着什么急呢?实际上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的,而死亡是生命中最大的一件事,你连这件事都不害怕了,你还有什么事还要害怕呢?有什么困难能够打倒你呢?

  第十,全社会端正社会风气。金钱至上、地位至上,以及父母对孩子成绩扭曲性的那种过高企盼,社会上对生命的漠视,都是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自杀最根本的基础是人类的自我意识的成熟和全社会的道德水平的提升。

医生出诊时间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9: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健康智谷大厦104、504唯世心理

门诊电话:

010-82351801/13161351801

门诊预约


图片名称